集团资讯
集团资讯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集团资讯
智能化、远程化、模块化,杭州术创面向全球打造“中国式”新型智能手术机器人
发布者:   发布于:2020年07月29日 18:08:09   点击量:0
新丝路投资项目

 

 

 

近日,杭州术创机器人创始人Sudhir医生接受了动脉网的采访:
 
“我曾遇到一位心脏病患者,她需要通过机器人进行手术治疗。但即使我答应了免费帮她进行手术,她也仍因难以负担其他费用选择了放弃……”杭州术创机器人创始人Sudhir医生告诉动脉网,正是有众多这样的经历,让他下定决心研发一款普通人能够负担得起的手术机器人。
 
Sudhir放弃了美国机器人心脏外科主任医师和芝加哥大学医学教授的身份,带着所有积蓄来到中国进行手术机器人的研发。Sudhir医生告诉动脉网,他想要帮助更多的病人,而中国正需要这样一项技术,中国资本方也给予了他在资金上的重大支持。

 

 

 

 打造中国手术机器人本土品牌,“价格+技术”优势助推产品落地

 

 

 

回顾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史,达芬奇系列可以算是这一领域的先驱者。2000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问世,垄断相关专利长达20年,几乎独霸市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出现,改善了传统外科手术中精度差、手术时间过长和缺乏三维精度视野等常见问题,但由于设备购买成本过高,导致许多发展中国家、落后地区的医疗系统没有能力对这一系统进行普及化应用。在中国,该系统购买价格更是高达2000万人民币高昂的价格,成为该系列手术机器人普遍应用于医学领域的最大阻力。
 
杭州术创以系统更智能、操作更人性、成本更可控的理念,着力研发新一代治疗手术机器人,以更亲民的购置费用,令其更适合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和土壤。
 
目前,术创手术机器人Mantra已开发至第三代系统,并在印度进行尸体试验。杭州术创创始人Sudhir医生告诉动脉网,第三代手术机器人将有望于二个月内,在印度开展人体临床试验,继而推进在全球多中心开展临床试验进程。
 
该款手术机器人暂定60万美元,约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价格的三分之一。除了在价格上的优势,在系统上,术创手术机器人可以进行模块化拆分组装,医师可以根据治疗需求将机械臂分置于患者周围,基于每个机械臂的独立程序,实现精准治疗。术创手术机器人还具有智能化安全系统,通过配备基于磁传感器的眼动追踪仪,对碰撞情况进行监测,以避免碰撞产生。机械臂的自由调整和组合,以及在研发中不断更新换代的模块化组件,使以手术机器人心脏手术为主的术创手术机器人应用面扩大至泌尿外科、普外科、胸外科、妇科、头颈外科等领域。杭州术创持有142项专利,并在持续申请新的专利,建立起其在手术机器人研发上的专业壁垒,借此实现手术机器人研发上更多创新突破。

 

 

 

 术创手术机器人第二代样机

 

 

在操作应用上,杭州术创针对手术机器人系统进行了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改良设计。传统手术机器人使用过程中,医生身体需保持前倾,通过一个8英寸的屏幕观看内窥镜影像,易带来医生身体上的不适,导致手术过程中出现差错。术创手术机器人提供了一个全景式开放系统,为医生提供了一个更具人性化的操作模式。不仅能让医生看到自己的手、脚,而且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医生无需再保持前倾,而仅需背靠手术椅。

 

 

郑树森院士对第一代术创手术机器人进行测试

 

 

事实上,我们的机器人和达芬奇系统还有一个不同点,在于术创手术机器人能够通过计算机辅助实行远程操控Sudhir医生告诉动脉网,“由于达芬奇系统仍未对90年代末所开发的核心技术做出改变,导致其始终未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
伴随5G和光纤网络的到来,术创手术机器人系统正在研发随时、实时对外科医生就诊过程进行远程指导相关技术。这一远程技术,使更多人能够针对手术治疗进行研讨、学习范围,大幅降低了医护人员对机器及手术治疗的学习成本。另一方面,杭州术创计划建立以远程指导为主的手术团队——Omni工作室。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开发,医生将能够通过术创手术机器人平台进行远程手术,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实现医生资源共享,让医学成果能够真正为更多人所享有。

 

 

 

 以中国为核链接全球,团队聚集全球心脏外科领域专家

 

 

Sudhir医生秉持让这项技术惠及更多民众的初心,选择了在生产价格更低、生产力更高,技术研发上有相关医疗政策支持的中国作为手术机器人研发土壤建立母公司,降低手术机器人价格,进行项目执行落地。同时,杭州术创将产业链条链接全球,在印度建立医疗技术研究、制造和组装公司,在美国建立设备研发创新公司,为术创手术机器人研发提供更多可能性。针对惠及更多民众”这一目标,杭州术创不仅通过生产布局减少研发、制造资金输出,降低了产品生产价格。同时,还提出了分期付款计划,帮助资金不足的购买者享有这一设备,减小全额支付负担。
 
企业发展背后是公司团队的支撑杭州术创创始人Sudhir Srivastava医生是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领域最重要的全球专家之一,累计拥有超过45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在国际领先的机器人心脏外科手术技术方面富有研究与实践。Sudhir医生迄今为止操刀过超过1400例达芬奇机器人的心胸外科手术,曾在北京PLA 301和上海瑞金医院工作,并在芝加哥、亚特兰大、印度等国家施行过医疗计划。同时,Sudhir医生还是胸外科医师学会、国际微创心胸外科手术学会(ISMICS)、机器人血运重建学会的活跃成员。Sudhir医生对全球数百个团队的培训经历,以及在芝加哥大学任教的经历,驱使其为公司纳入更多的年轻人进行实习,为所有希望学习微创技术的学员提供有意义的教学支持。

 

 

 

SSI创始人兼CEO

图片源自官网

 

 

同时,杭州术创团队由多国人员组成,这些成员分别来自中国、美国、印度、新西兰等地,并在心脏外科手术领域拥有15年到30年经验不等。例如高风险心脏手术专家、杭州术创董事会成员Valluvan Jeevanandam博士便专门研究心力衰竭的外科治疗。ValluvanJeevanandam博士已进行了1,000多次心脏移植手术、人工心脏手术以及心脏外科手术,是晚期心力衰竭领域公认的领导者,并创新开发了长期主动脉内球囊辅助设备。

 

 

 

Valluvan Jeevanandam博士

图片源自官网

 

 

杭州术创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于2016年获树兰资本500万美元种子投资并在杭州成立。2017年5月获道彤投资所投150万美元A轮融资。2017年10月获由上海新丝路金控领投,约印医疗基金跟投的500万美元A+轮融资。2018年10月获由泰恒投资领投,和达投资、雷雨资本跟投B轮融资。2019年12月获由国药中金医疗产业基金领投,浙商创投、新丝路金控跟投的B+轮融资。

 

 

杭州术创历史融资历程

 

 

接下来,杭州术创即将开启C轮融资,计划募集1亿美元,为奔赴上市做最后的准备。

 

 

手术机器人市场的蓝海时代已经到来

 

 

“我认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蓝海时代已经到来。”Sudhir医生说道。
 
正如中商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所显示,手术机器人作为新兴产业,在国家政策扶持、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供不应求等因素的驱动下,将迎来黄金期。
 
杭州术创在融资上的成功,以及产品凭借其自身优势在亚太地区的渗透,也展现出了其手术机器人系统的巨大市场机会。
 
杭州术创采用直销+分销的商业模式对产品进行销售。目前,杭州术创已与印度和中国的多家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并收到医院所发出的85个意向订单。杭州术创将在全球选定十家医院做全球多中心临床实验,加速产品落地。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突破和融合发展下,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作为硬科技代表的机器人行业,将利用数字经济中的技术红利加速机器人发展。

 

 

手术机器人,医疗机器人产业未来的必然趋势。

 


 

关于新丝路金控

新丝路金控,秉承“植根中国、放眼全球”的理念,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尊敬的专业金融管理机构”为愿景,以医疗健康和先进制造股权投资为核心,兼顾AI人工智能等领域。投资专注于具有行业独特性、进口替代性和创新垄断性的具备独角兽潜质项目。新丝路金控的医疗健康领域投资旨在把握中国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快速提升所呈现的巨大社会需求及投资机会,为行业发展贡献智慧。

(图文来源:动脉网)



上一篇:新丝路投研| 腹腔镜手术机器人的黄金时代,本土企业的突破与创新

下一篇:新丝路金控成功投资精准穿刺手术机器人企业

扫面二维码,关注新丝路资本官方微信号
集团动态
▪ 集团资讯
集团版块
▪ 集团介绍
▪ 实业投资
▪ 股权投资
▪ 生命科技
▪ 技术孵化
行业研究
▪ 法律解读
▪ 行业动态
▪ 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