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R投资观点 | 超声内窥镜,消化道“里外”的全面检查
发布者: 发布于:2022年11月22日 17:33:07 点击量:0
超声内窥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顾名思义是超声检查+内窥镜检查,属于介入性超声诊断技术,具体是指将超声探头安置在内窥镜顶端,既可通过内窥镜直接观察消化道腔内形态,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层次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周围临近脏器的超声图象,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内窥镜和超声的诊断水平。
-
1. 按扫描方式可以分为“线阵式超声内窥镜”和“环形扫描超声内窥镜”;
-
a) 环超(环扫超声):主要用于检查内窥镜。超声波以镜身为中心成同心圆发射,方向与镜身垂直,特点是:扫查的范围大,提供的信息量大。波形是:○;
-
b) 纵超(凸阵超声):主要用于穿刺,治疗用的。超声波成扇行发射,方向与镜身平行。波形是:((((;
-
c) 超声小探头:只用于消化道管壁肿物的探查,优先是可以镜下直视精确探查,对于微小病灶,内窥镜难以到达的特殊部位病灶具有优势。波形是:○,与小探头垂直。
-
2. 按探头运动方式分为“电子触发式”和“机械旋转式”;
-
3. 按器械结构分为“纤维超声内窥镜”、“电子超声内窥镜”、“多普勒超声内窥镜”、“三维立体超声内窥镜”,“超声小探头”等;
-
4. 按检查部位分为“超声胃镜”、“超声肠镜”、“超声腹腔镜”等。
超声内窥镜对于病变的检查更加全面,可以了解病变深度、病变起源和腔外情况,对临床的的诊断起到更好的辅助作用。
1980年美国首次报道应用超声与普通内窥镜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在动物实验中取得成功,开创了超声内窥镜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此后超声内窥镜器械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于90年代引进超声内窥镜,至此超声内窥镜在国内已经发展了近30年,目前使用超声内窥镜诊断已较为普及,尤其消化道及胆、胰疾病的诊断性应用在各大医院的内窥镜中心已多有开展。
-
1. 确定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起源与性质
超声内窥镜可将消化道壁分成五层(与其解剖结构相对应),可轻易分辨出壁内肿瘤的生长层次,五层结构中任一层次的中断及异常变化可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对于食管、胃、十二指肠及结直肠生长的粘膜下肿瘤,超声内窥镜是诊断消化道粘膜下肿瘤的金标准,可以通过肿瘤起源层次、大小、回声特点等初步判定肿瘤性质,可以鉴别消化道的隆起是否粘膜下肿瘤或壁外病变压迫所致。
-
2. 判断消化系肿瘤的侵犯深度及外科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超声内窥镜可应用于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并可较准确的诊断消化道早癌,为早癌的内窥镜下切除提供保障。对于进展期的消化道癌可进行较准确的术前TNM分期,以便于制定手术方案或进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超声内窥镜对于肿瘤浸润深度的判断及壁外淋巴结的肿大诊断较准确,优于腹部CT等影像学检查。
-
3. 胰、胆系统肿瘤
超声内窥镜可紧贴胃壁或十二指肠壁进行扫描,与胰腺、胆道仅一壁之隔,可清晰的显示全部胰腺组织、胆管全长及胆囊。对于发现胰腺小的肿瘤、胆管末端肿瘤或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超声内窥镜诊断胰腺、胆道肿瘤浸润大血管或周围重要脏器的可靠性较高,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腹手术探查。
-
4. 慢性胰腺炎
目前所有的诊断慢性胰腺炎的实验室检查或影像学检查都难以判断早期胰腺炎,尚无诊断慢性胰腺炎的金标准。超声内窥镜可清晰的显示胰腺的实质结构和胰管的细小改变,如胰腺实质内高回声、腺体呈小叶样结构、囊性变、钙化,胰管扩张、胰管结石等征象。超声内窥镜是诊断慢性胰腺炎的敏感工具。
超声内窥镜由于清晰高效的图像引导,可以拓展进行更加高级复杂的操作,比如细针穿刺活检术(FNA)、胆管造影术(ERCP)、腹腔神经节阻滞术、与ERCP结合的胆管腔内超声(IDUS)等。
超声内窥镜目前国内市场占整体软性内窥镜市场规模的10-15%左右。根据国元证券研究所测算,2015年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规模约28.7亿元,2019 年中国软性内窥镜市场销售额规模约53.4亿元,2015-2019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6.79%。随着消化道早癌筛查的普及和内窥镜新术式的开展,未来国内软性内窥镜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2025年销售额将达到81.2亿元。
超声内窥镜的研发是集超声技术、光电技术、材料工程、自动控制、图像处理、人工智能、生物医学工程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机电系统,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目前超声内窥镜和超声微探头产品为奥林巴斯、富士、宾得三大厂商所垄断。国内尚且少数厂家可以突破技术难点,目前仅有深圳英美达和北京华科创智的小探头超声内窥镜系统(小超)和开立医疗凸阵式超声内窥镜(大超)成功获批。
从市场覆盖率来看,软性内窥镜市场国产化率不足20%,属于进口替代的早中期阶段,超声内窥镜的市场替代更是属于起步阶段,总体偏蓝海市场;从产品推广看,超声内窥镜目前已经基本解决超声和内窥镜的有效结合,在解决零部件国产化率的同时有效降低机器成本,先发优势的企业会有更大的机会;从临床切入点来看,更多的临床应用挖掘和探索,有效的医工结合手段,可以使超声内窥镜的普及率更高;从产品功能来看,超声内窥镜不仅只停留在图像检查方面,若拓展更多操作功能如止血、活检、给药等治疗模式,可以给产品叠加更多的可能性。(文:新丝路投研团队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