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视医疗
2025年1月15日,迪视医疗自主研发的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取得重要进展,由浙江省人民医院淋巴外科及显微重建外科主任郑有卯教授团队主刀,成功完成全球首例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颈深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治疗阿尔茨海默症。这不仅标志着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技术在治疗阿尔茨海默症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也展示了机器人超显微操作技术助力治疗全球超过5000万阿尔茨海默症病患的重大潜力。

阿尔茨海默症,又称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脑功能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记忆和认知功能。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最新上市的单抗类药物也只能一定程度延缓疾病进展。现有的针对单一机制研发的药物或疗法都不能逆转病情进展,更无法彻底解决或根治阿尔茨海默病。而通过手术方式,即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据临床了解,手术依据的理论基础是脑内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和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导致脑内淀粉样蛋白的异常沉积,就像下水道堵塞住了,“废物”没法及时运送出去,而该手术可以帮助构建回流通道从而大大加快颅内“废物”的清运速度,提升清运效率,从而有望逆转与改善患者病情。然而颈深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是一项异常精细的超显微外科手术。颈部淋巴管不仅精细且脆弱,由于微创徒手手术操作空间狭小、人手生理抖动很难精准控制位置,且稍有不慎就会夹断夹破夹伤淋巴管影响回流效果,因此LVA在血管外科界被誉为“头发丝上的舞蹈”。凭借迪视自主研发的超显微操作机器人微米级操作能力、微型腕式器械与柔性夹持技术,郑有卯教授操作迪视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安全可靠地完成了6根淋巴管与静脉套接吻合,6根淋巴管直径最细仅有0.2mm,最粗也只有0.35mm。术后利用吲哚箐绿荧光造影技术,确保淋巴静脉吻合通畅,证明手术操作有效地重建了淋巴回流。随后紧接着第一场机器人辅助手术,郑教授使用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完成了针对淋巴水肿患者的LVA重建术。淋巴水肿是一种常见的淋巴系统疾病,患者因淋巴回流受阻导致肢体肿胀和功能障碍。通过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辅助的LVA重建术,成功恢复了患者的淋巴回流。

浙江省人民医院淋巴外科及显微重建外科主任郑有卯教授表示:“超显微外科操作对象一般小于0.8mm,这类手术操作难度极大,需要术者具有极其出色的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操作能力。这一创新手术的成功开展,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也展示了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在淋巴外科中的巨大应用潜力。在我国淋巴水肿患者高达5000万例,阿尔茨海默症病患超过1700万例。我们期待这一技术能够在未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引入超显外科微手术机器人技术不仅能够有望提高手术精细度、保障手术质量,还能够降低手术难度、减轻手术医生操作压力,有助于更进一步推广LVA手术标准化从而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迪视医疗创始人崔迪博士表示:“迪视医疗在显微外科领域拥有近10年的深度技术积累,具有完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超显微外科手术机器人是继眼科手术机器人之后,迪视显微手术平台推出的第二款产品。我们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突破现有治疗方式的瓶颈,进一步帮助医生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上一篇:NSR投资速递 | 新丝路资本投资项目“睿触科技”首例机器人辅助PET-CT引导下双部位穿刺活检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