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行业动态
中国民间黄金存量及存在形式研究
发布者:   发布于:2015年10月14日 11:35:04   点击量:0
中国民间黄金存量及存在形式研究

中国民间黄金存量及存在形式研究

一、黄金市场逐步放开,呈现三位一体格局2002年上海黄金交易所开业以来,中国黄金市场已经走过13个年头,并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黄金市场产品日渐丰富,参与主体不断增加,交易规模迅速扩大,中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消费国。

根据六部委下发的《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黄金市场已形成三位一体格局,如图1所示:黄金来源主要有矿产金和进口金,企业和个人消费者通过金交所、上期所和商业银行三大渠道投资黄金,最终黄金在民间的存在形式分为黄金饰品、实物金条金币。

监管部门实施藏金于民政策,有力推动了中国黄金市场的快速发展,民间黄金投资呈现逐年攀升的势头。下文将从需求、来源和渠道三个维度,测算了中国黄金市场开放以来,民间黄金存量及其存在形式。


资料来源:建行商品与期货交易部整理二、从三个维度分析民间黄金存量及存在形式从需求、来源和渠道三个维度,我们测算了中国黄金市场开放以来,民间黄金存量及其存在形式。首先,汇总历年的黄金消费数据,可以统计民间黄金存量,并分析首饰与金条等存在形式的份额。其次,由于中国限制黄金出口,两大黄金来源(矿产金和进口金)均在境内沉淀,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民间,最终形成民间黄金存量。第三,选定一种渠道,根据市场占比也可推算出民间黄金投资总量,并分析其不同的存在形式。上述三个不同维度,测算出的黄金存量数据大致相同,表明本文研究结果的可信程度。

(一)从需求看,黄金首饰和投资金条为主

1983
年中国民间黄金统一出售给中国人民银行,实行统购统销。至2001年,此项政策才结束。2002年,随着金交所的成立和黄金市场的放开,中国黄金市场进入十年快速发展阶段。中国已逐渐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生产国和实金消费国,民间黄金存量及存在形式可从历年黄金消费量一窥端倪。

数据来源:世界黄金协会、中国黄金协会从存量来看,2003年至2014年底,国内黄金总消费6,769吨,其中黄金珠宝消费4,880吨,金条金币1,506吨。除工业用金外,黄金饰品和金条金币消费投资合计6,400吨,此部分可视为民间黄金存量,其中黄金饰品占比75%,金条金币占存量的25%
(二)从来源看,进口金弥补境内矿产金不足

2004年开始,中国黄金产量跟不上消费量,供需缺口由进口填补(图3)。由于中国政府不公布有关黄金进口或需求的官方数据,香港政府统计处(Hong Kong Census and Statistics Department)公布的内地从香港净进口的黄金量,大致反映了中国的黄金进口总量。这一净进口数据剔除了内地金饰经香港出境后,经过返熔变成金条,再从香港出口到大陆的这部分双边贸易的影响。从表2可以看出,近几年,中国从香港净进口黄金大幅增加:2012年全年净进口606.02吨,对应国内供需缺口419.1吨;2013年随着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大幅走低,国内黄金实需强劲,全年从香港净进口1,136吨,2014年基本处于消化前期大幅进口的库存阶段。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世界黄金协会

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世界黄金协会进口黄金95%以上均经过金交所平台流入终端消费,主要通过商业银行进口。由于中国限制黄金出口,这部分进口黄金和境内矿产金一起,基本在境内沉淀,以首饰或金条金币等形式存在于民间。从数据也能得到验证,2003年至2014年,大陆从香港共进口黄金2064吨,假设从香港进口占国内总黄金进口的80%,则总进口2,580吨,矿产金总量3,817吨,两者合计6,397吨,与同期国内黄金首饰和金条金币的消费量合计值6,400吨比较接近。
(三)从渠道看,管中窥豹商业银行实物金业务
2005年起,中国银监会批复允许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实物金业务。商业银行实物金业务主要是投资金条。如图4所示,假设通过商业银行渠道流出的金条占国内金条金币需求总量的1/2左右,而金条金币消费量占民间黄金总需求的1/4。从商业银行实物金业务规模,则可推算民间黄金增量,即民间黄金增量=商业银行实物金*2*4,具体过程见表3,其中2005年、2006年估计为15吨、40吨。

数据来源:上海黄金交易所《2014年中国黄金市场报告》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报告》由表3可知,从商业银行实物金业务出发,测算得到2005-2014年,中国民间持有黄金增加6,030吨,考虑到2003年和2004年商业银行未开通实物金业务,则从渠道推算的民间黄金增量与前两种测算方式(从需求和从来源)的结果也很接近。

测算结果:从上述三个维度来看,估算2003年至2014年,中国民间黄金存量增加6,350吨是比较合理的。理由如下:从来源看,此期间进口金和矿产金总量6,397吨;从需求看,此期间国内黄金首饰和金条金币的消费量合计6,400吨;从渠道看,由商业银行实物金业务推算2005-2014年,黄金存量增加6,030吨,均接近6,350吨。三个维度测算出的数据比较相符,由此可合理认为2003年至2014年,中国民间黄金存量增加6,350吨。

另外,采用如下方式估算2002年黄金市场开放前,民间未上交的黄金存量:根据国家统计年鉴,2002年底全国共有3.4亿家庭户,按每户拥有2-4g黄金估算,2002年底民间黄金保有量为680-1,360吨。

将估算出的2003-2014年民间黄金增量6,050吨,与2002年底民间黄金保有量680-1,360吨加总,可得出如下结论:截至2014年底,我国民间黄金存量约6,730-7,410吨,其中75%以黄金首饰形式存在,25%以金条金币形式存在。

限于数据可得性,本分析并未考虑走私等非官方渠道数据。事实上,监管部门藏金于民的政策,为居民提供了便利的投资渠道,对于打击走私具有积极意义。
三、民间黄金投资空间广阔,多种措施促进藏金于民(一)人均黄金存量少,较国际差距显著
根据世界黄金协会统计,2013年底全球黄金存量17.9万吨,私人持有约91%,则全球人均黄金存量23,其中欧美发达国家人均拥有黄金100-120克,印度人均拥有黄金12-15克。而从上文得到的民间黄金存量约6,730-7,410吨,按13亿人口估算,我国人均拥有黄金5.17-5.7克,较国际差距明显。中国民间黄金投资空间依然广阔,市场远未饱和。
(二)有效补充官方储备,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黄金储备占外汇储备较低。近日,中国央行公布:截至20156月末,中国黄金储备5,331万盎司(折合1,658吨),较20094月公布的3389万盎司(折合1,054吨)增长57%。增持央行黄金储备,有力促进了人民币国际化。但从国家层面、用外汇储备购买黄金掣肘较多:一是我国外汇储备存量过大,购买黄金对分散外汇投资作用不大;二是世界黄金市场容量有限,大量购金不利于市场稳定;三是我国大量购金将推高金价,从而不利于民众增持黄金。

通过民间增持黄金,以藏金于民形式部分实现藏汇于民,是提升中国黄金余额的最有效手段,也能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有力支撑。以美国为例,按人均拥有黄金100克计算,美国民间黄金存量3万吨,为我国的5倍;与此同时,美国官方黄金储备是我国的4.9倍。我国民间黄金储备有效的补充了国家黄金储备不足。历史上来看,黄金的高流动性可应付突发危机时临时资金需要,维护国家金融安全。1983 年至1984 年拉美发生债务危机时,巴西、哥斯达黎加等国出售全部或部分储备黄金缓解了债务压力; 1997 年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日本和韩国动用了官方及民间黄金储备应对债务,以稳定本国的经济和金融体系。
(三)促进藏金于民,各方仍大有可为
我国民间黄金投资空间依然广阔,促进藏金于民,各方仍大有可为。
监管机构方面,从来源上采取措施鼓励黄金进口,进一步满足我国居民对实物金的增持需求。同时鼓励黄金产业走出去引进来,多措并举提高黄金保有量。
商业银行方面,加强产品创新,丰富居民黄金投资渠道。打通黄金投资品种和实物黄金的通道,促进藏金于民。
政策上,一方面鼓励发展黄金市场,引导居民投资黄金,实现储蓄资产多元化,增加民间黄金存量。根据央行发布的2014年货币统计概览,存款性公司概览中个人存款项目余额为50.89万亿元,若1%买黄金,按240/克计算,可买2,120吨。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几乎没有黄金定价权,国际金价大跌对境内黄金投资影响较大。建议考虑试行黄金保税交割、探索黄金出口,打通境内外黄金市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国际市场,提升黄金定价能力,不仅能够避免定价权缺失带来的损失,也有助于提升对客户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上一篇:不得不看的并购基金营模式与估值分析

下一篇:告别“野蛮生长”,产业互联网金融成新蓝海

扫面二维码,关注新丝路资本官方微信号
集团动态
▪ 集团资讯
集团版块
▪ 集团介绍
▪ 实业投资
▪ 股权投资
▪ 生命科技
▪ 技术孵化
行业研究
▪ 法律解读
▪ 行业动态
▪ 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