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资讯
集团资讯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集团动态 > 集团资讯
NSR投资观点 | 创新医疗器械的“次时代”投资
发布者:   发布于:2022年05月16日 17:55:12   点击量:0
NSR投资观点

 

 

创新医疗器械,是拥有“创新”属性的医疗器械,它集合了过去、当下和未来的综合属性,是企业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发展的一把利剑,目前国内已经摆脱低端仿制、国产替代的历史,正全面进入创新医疗发展的次时代。

创新医疗器械的属性

 

创新医疗器械需要同时满足四个要求:核心专利支持、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定型可量产化以及符合当下国情使用

 


    核心专利支持

 

创新医疗器械的重点是需要拥有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国际国内领先,并且保证研究数据完整和可追溯性。技术最终落地检验的是产品,是从零到一的过程,必然会受到挑战、验证和仿制的完整经历,所以发明专利的含金量可见一斑。对于医疗器械整个注册流程而言,创新产品在审批的过程中会具有相当的优先权和特批流程,在办理产品注册和生产许可的过程中,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与申请人对接,保障和加速产品上市的进度,使其更快地进入市场。

 


    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医疗器械的研发应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而不只是为了研发。由于产品验证临床价值需要较长时间并且不断补充真实世界研究数据完善理论,所以具有显著临床价值的产品可以加速以上的过程。对于患者而言,使用创新器械能够得到更优异的疗效,减轻或是减缓痛苦,更是能够处理之前没有办法解决的问题;对于使用者而言,创新器械要求足够简单上手、安全可靠的性能,并且提高临床诊疗效率是必不可少的。

 


    可定型可量产化

 

创新这两个字往往代表了新的科技技术、新的Know how方式和较高的门槛。新的技术对于一个行业整体的基础工业科技有较高的要求,新技术的稳定性、核心部件的卡脖子、供应链的完整都会直接导致一个产品的成本结构和规模性生产的问题。很多医疗器械产品从技术到定型往往需要花费很久的时间,这非常挑战研发团队糅合新旧技术的产品能力,这也是早期投资关注重点,一个好的产品,在技术难度类似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定型推进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青睐。

 


 

    符合当下国情使用

产品最终要在市场上落地,所有的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最终都要落成收益。对于一个创新产品的最初研发设计,要考虑卫生经济、医疗支付、市场准入和临床实际诊疗流程。由于国内患者数量大,国家支付比例高,更多普惠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的创新产品更容易满足市场的需求,诊断试剂和高值耗材的创新数量显著高于大型医疗设备。对于诊疗流程,新产品嵌入已有的临床路径更有利于使用者接受,如果开辟一条全新的诊疗模式,无疑是一个较大的挑战,收益大概率不及预期。

 

充满养分的培养土壤

 

很多时候创新仿佛是门玄学,不论哪个行业,超过95%的“创新”都会倒在商业化的道路上。尽管医疗器械领域的创新耗时久花费大,成功率似乎比可怜的5%更低,但是国内依然保持着巨大的创新热情,这和具有养分的土壤密不可分。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

 

据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7341亿元,同比增长18.3%,接近全球医疗器械增速的4倍,而中国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预计未来5年,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至2023年将突破万亿。

从新冠疫情下举例,国内自主生产的抗原与核酸产品不仅能够完全满足大规模的检测数量,而且多家企业已经实现产品出海,并在二级市场迅速完成了华丽转身,这是历史机遇和技术创新完美的结合。

    政策支持与出台
2014年2月7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自2014年3月1日起施行。针对具有我国发明专利、技术上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水平,并且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的医疗器械设置特别审批通道。政策的土壤已经孕育了7年多的时间。

    医工结合的研发优势
医疗器械服务于临床,需要研发专家和临床医生互相理解互相实现。国内有巨大的患者人群数量,临床医生可以快速积累使用经验,从而反向提出创新需求,这点在心血管和骨科耗材的发展上体现地淋漓尽致,产品研发已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迭代的速度快,已经基本完成国产替代的任务,并且是很多已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充分享受着人口和供应链的红利。当然,国内临床工程师的培养还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器械领域是靠既有经验的工程师去实现临床需求,这其中往往有一定程度的脱节,相信这个情况也会得到逐步改善。

    利用好带量采购这把“双刃剑”
带量采购对既有器械产品的冲击,确实对短期的现金流和市场规模产生了影响。企业投入的研发、注册和推广费用回收周期会拖长。但反过来思考这个问题,这对于创新器械是更大的机会,意味着医保可以快速覆盖创新产品,使得市场渗透率快速提高,企业在保证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大幅降低销售费用,让更少的利给经销商,从而提高毛利。当然对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拥有平台化的技术能力,持续不断的创新产品输出。

产品申请和企业上市的双枪迸发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12月8日,进入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特别审批程序项目数量共60件,相较2020年的53件有一定提升;2021年共有33件国家级创新医疗器械获批上市,而2020年获批数量为26件 。

 


 

2021年,医疗器械新增上市企业37家,在2020年大幅增长(21家)的基础上实现了更大的增长。在A股方面,31个一级行业134个二级行业新增的A股上市企业共482家,其中生物医药板块企业数量为51家,其子行业医疗器械新增上市公司25家占据生物医药半壁江山,是二级行业平均上市数量的7倍,排名第三。在港股方面,新增上市械企12家,是去年增量的6倍,占目前香港交易所上市械企存量的40%。

统计60件提交审批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不仅国产产品超过90%,而且超过50%以上均来自于创业公司,可见“创新”和“创业”有密不可分之联系,随之而来的是快速和优异的退出回报,其中也不乏某个单品撑起一家上市企业的标杆,这是对创新医疗器械价值投资最好的证明。


 

(文:新丝路投研团队供稿)

 


 


关于“新丝路资本”
 
新丝路资本,以打造 “具有国际影响力、行业尊敬的专业资本管理机构” 为愿景,秉承 “精品基金,精选标的,精准投资” 的“三精”投资理念,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健康相关领域,投资专注于具有行业独特性、进口替代性和创新垄断性、具备独角兽潜质的硬科技类项目。
新丝路资本核心团队具有资深医学专业投资背景,已投项目取得了骄人的投资回报,每年均有多家公司分别在内地和境外IPO上市,广受业界高度好评。

 



上一篇:NSR投资观察|新丝路资本投资项目“深至科技”巨头聚焦 汇聚未来

下一篇:NSR投资观点 | 干细胞治疗行业即将涅磐重生

扫面二维码,关注新丝路资本官方微信号
集团动态
▪ 集团资讯
集团版块
▪ 集团介绍
▪ 实业投资
▪ 股权投资
▪ 生命科技
▪ 技术孵化
行业研究
▪ 法律解读
▪ 行业动态
▪ 宏观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