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至科技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十二届市委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聚焦“五个中心”建设重要使命,以“科创中国·上海行动”为指引,团结鼓励以院士专家为代表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至科技自主申报了2024年度上海市院士 (专家)工作站 (服务中心)的建站工作。
经自主申报,区科协等单位初审推荐,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指导办公室审定研究后,批准了包括上海深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内的24家单位建立专家工作站。

此次专家工作站(服务中心)的建立,将以小型化磁共振为核心展开,不仅将促进产学研深度合作,联合开展战略决策咨询、关键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等,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带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还有助于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市科技小巨人企业、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或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市企业技术中心、市产学研示范基地,实施市产学研合作计划、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等,帮助企业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冯晓源教授牵头并入驻深至科技专家工作站,为小型化磁共振科研助力冯晓源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担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主任、副院长和党委书记上海医学院院长和复旦大学副校长,被华山医院授予“终身教授”称号,并被中华医学会授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终身成就奖”。擅长神经系统影像诊断,脑血管疾病和脑肿瘤的影像学研究。在国内,是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第十三届主任委员)、第十届上海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并担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生集团分会首届会长;在国际上,曾担任国际放射学战略研究会候任主席,并是现任美国放射学会终身荣誉会员、欧洲放射学会荣誉会员,也是英国国际医疗集团国际医疗战略委员会的首位亚洲委员。以冯晓源教授牵头的深至科技专家委员会,集结了业内一流的影像科学家团队。团队专家皆来自知名医院,力求以专业与科技赋能医疗,从实际出发破解医疗难题,助力国民健康。
· 一台传统的磁共振设备价格在几百万到几千万不等,不菲的价格限制了MRI在全球的可及性,只有大型医院才能负担得起使用费用;· 其次,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专业的技师、护士和放射科医师协作跟机,出诊断报告;· 传统磁共振对患者和环境也有严格的要求,需要患者保持静止屏住呼吸在较黑暗和有噪音的环境中独自待上近半小时进行MRI扫描;· 除此之外,MRI作为大型精密仪器,对于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都有着特定要求,这也对医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大型的MRI、CT设备都是无法移动的,需要将患者运送到放射科室或影像科室进行扫描,转运住院患者会增加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为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让磁共振设备为更多人所用,将大型医学影像设备小型化将成为关键突破。

深至科技携手业内一流的影像科学家团队研发了小型化核磁共振,预计将于今年年底上市。
其以小于700kg的超轻重量解决传统设备难以移动的问题;以超静音、超低耗能的功能进一步赋能在医疗中的实际应用;全开放式的设计,减轻患者幽闭恐惧的风险;用全新、稳定的解决方案结合深度学习来实现主动消除电磁干扰;采用专为超低场磁共振成像设计的成像序列,充分改善数据质量,专为超低场磁共振成像优化的图像重建算法,大幅度提高图像质量;还可以使用平板电脑轻松操作成像系统,智能交互实现一键式MR扫描。不仅如此,设备实现头部、躯干、四肢等全身快速高清成像,为医疗领域解锁诊断新可能。

(文:转自深至科技官微)
上一篇:NSR投资速递| 新丝路资本投资项目“影诺医疗”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在消化性溃疡出血Forrest分级评估中的多中心诊断研究
下一篇:NSR投资速递 | 新丝路资本投资项目“睿触科技”RC120圆满完成江苏省首例穿刺机器人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术